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974章 (第2/7页)
学院情报专业的首批毕业学员之一,调来辽东之前曾在多处海外统治区任职,并且参加过多次战斗,也是目前军情局在重点培养的对象。遇袭的巡逻小队撤下来之后,他很快就发现了战报中的疑点,然后组织了后续的调查工作,并将这个不寻常的状况立刻通知了后方。 陈一鑫拿起那几颗小小的弹丸看了看,然后对韦林吩咐道:“尽快把样品送回南方,在更大范围内作比对。” 陈一鑫对此比较慎重,因为他并不认为清国有足够的技术实力去研发和制造新式武器,哪怕***手底下有一些掌握了火器制造技术的匠人,其水平也还远远达不到量产制式武器的高度。 除非,是清国通过某种特殊渠道获得了相关的技术和生产设备,或是直接用钱买到了现成的装备。说白了陈一鑫就是认为这种突如其来的武器性能提升不是来自于清国本身的能力,而是有可能来自于外部提供。 至于相关的战术,从1635年开始,清军与海汉交手的经历已经多不胜数,对于**兵的基本战术,就算清军再怎么蠢,拿人命交了那么多学费之后,看也应该看会了一大半。虽然在正面战场上仍然奈何不得海汉军,但如果有性能相当的武器,清军要想效仿海汉的**兵战术,学个五六分相似倒也不难。 清军在武器方面一直处于劣势,不用说肯定想方设法在克服这个难关。陈一鑫既然认定对手没有足够的技术水平自行制造燧发步枪,那就有必要找一找源头了。虽然暂时还没有切实的证据,但他倾向于认为清国应该是通过某种渠道获得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