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542章 财主们的小算盘 (第3/7页)
造业所需的行业基础。如果要因地制宜搞加工业,比如木材或石材的加工,那也得要有人能够提供原材料,否则海汉还得自己搞伐木场和采石场,而象山这边似乎也并没有相应规模的产业能够为海汉提供稳定的原材料货源。 杨运正待要对顾曲飞说明这个情况,突然脑子里闪过一道信息,便将到嘴边的话又咽了回去,对顾曲飞问道:“记得象山这边是不是有盐场?” 顾曲飞点点头道:“有啊,本地在唐代便已经开始用海水煮盐,到北宋的时候就设了玉泉盐场,不过前几年从福建过来的私盐太多,生生便将本地的盐场给抵到破产了。” 福建的私盐是从哪里来的,杨运当然很清楚,毕竟他以前就在澎湖当官,制贩海盐也是他分管的贸易内容之一。澎湖每年制出的海盐至少有五成都是运到了浙江这边发售,就凭着低廉的价格和优秀的品质,硬生生将沿海州府的官盐买卖抢下了大半。在这样的情况下,浙江本地的官盐盐场自然很难再维持生存,于是便如曾经福广两地的盐场一样,一些经营规模比较小的盐场就陆陆续续地倒闭了,象山的盐场显然也是其中之一。 既然大明过去在本地设立过盐场,就说明这边的海水盐度适合制盐,而这个地方距离海边如此之近,又有大片的空地,用来开设盐场岂不是正好? 杨运越想越觉得有理,便对顾曲飞道:“那你们有没有想过在这里开设盐场?” 顾曲飞等人互相看了看,都是面色畏惧地摇了摇头。杨运一下回过神来,这私盐盐场在大明可是大忌,要是被查到肯定是重罪,这些财主岂敢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