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556章 建交之后 (第2/6页)
,石迪文其实并不关心,他肯定也不会为了这么一个资质并不出众的人去给人事部门打招呼,既然章曲都明说了对先前谈的生意没什么执念,石迪文自然也不会自降身份去求他。少这么一个谈判对象,并不会影响到象山盐场今后的销路,毕竟食盐这东西是刚需,只要能把生产成本和价格控制住,挤占江浙地区的食盐市场只是时间问题罢了。 类似食盐这样由两国建交所带来的商机其实还有不少,如果说过去的走私贸易是让大明的国门打开了一条缝隙,那么现在两国正式建交,这就相当于是对海汉完全敞开了大门,工业社会对农耕文明的技术和经济优势,也在这种环境下越发明显。 这种形势变化当然是在海汉的计算之中,事实上海汉费了数年工夫推进两国建交,目的也正是为了能够从中获益,可以说是带着非常强的目的性在推动这件事。但大明对此的认识就显然没有那么深刻了,包括礼部、户部在内的相关部门,都几乎没有意识到打开国门之后,海汉的贸易手段会对大明社会造成多么大的冲击,只是简单地认为这样国际关系能有助于让海汉帮助自家对抗后金。 也只有那些真正与海汉有过比较深入的接触,对海汉的发展方式和大明东南局势有明确认识的少数大明官员,才能明白海汉与大明之间的关系改变意味着什么。 目前整个大明东南部的海岸线几乎都在海汉的控制下,但过去海汉从中所获得的经济收益其实是比较有限的。而两国的建交通商,便是为海汉提供了将这种控制公开化,并转化成经济效益的可能。这种控制一旦公开化,形成了默认局面,大明今后想再把这些海域的控制权再夺回来,大概就只能指望海汉散伙自毁长城了——这当然是绝无可能发生的状况。 以浙江为例,海汉所实际控制的地区都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