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在年代文里暴富 第236节 (第4/7页)
都用村里的大稻场,没包产到户的时候还不觉得,那会儿都是集体的,现在各家晒各家的,稻场只有那么大,谁先谁后,没少为这个扯皮。 别个家里晒稻子,只能去村里的大稻场,虽然特意平整过,但再怎么收拾,也是泥巴地,灰多,打稻子的时候更是容易扬灰。 沈家就方便了,直接往自家门口一铺,不用跟任何人抢地方。水泥的地面,特意清扫过一遍,甚至提前用水泼过,怎么着也比泥巴地灰土少一些。 而且还方便照看,一旦变天要下雨,直接往自家抢收也容易得很。 关系亲近的人家,还会来沈家借场地,关系不好还轮不着呢。 不过现在村里出去了好些姑娘妇人们,去明珠市的服装厂打工,一个月几十块钱,就算寄一半回来,这么大半年下来,也有几百块钱。 不说盖个沈家那样的小楼,把家里的泥坯房修整修整,盖个砖瓦房还是能考虑下的。 有那么些家里条件比较宽裕的,眼馋沈家的小楼,沈家的水泥稻场,都指望着再攒点钱儿,自家也修一个,那才叫美呢。 不过现在这个愿望暂时没办法达成,沈家那房子上上下下,花了小一千块,哪个舍得。 家里女儿/媳妇儿在外头赚钱也不容易,家里人还要过日子,不能为了住好房子,把家底儿全搭进去,砖瓦房也很好,比泥坯房茅草房好多了。 话说回来,现在沈家在上坎子村,在附近几个村子里,都是鼎鼎有名的。 自家富裕,还能拉拔乡邻,谁家不领他们家的情,就算家里没有工人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