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才子风云录_第三百零八章 师生再议苏东坡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零八章 师生再议苏东坡 (第3/5页)

首辅,却没有任何非议,都公认他的才华学识。连严嵩的儿子严世藩自命不凡,却也只佩服杨慎一人。《三国演义》的开头卷引用的词就出自杨慎之手。

    况且伸头一看,陈慕沙读的居然是《苏轼全集》,还是绝品宋版书。

    他大吃一惊,心里更有些感动,觉得这跟自己有些关系,而且不是一般关系,是大关系。

    陈慕沙笑道:“总听你说苏轼如何了得,最近闲下来就翻翻他的集子,你还别说,慢慢真读出些味道来了。我就想,一个人富有盛名,不管好坏,总是有原因的。”

    况且心里一阵苦笑,慢慢读出些味道来了,苏轼有那么晦涩难懂吗?不过他也明白,陈慕沙虽是理学家,在文学上也曾经是复古派的战将,复古派的宗旨就是只读两汉以前的书,两汉以降是坚决不看的,没得看的。当然唐诗宋词是个特例,他们指的是文章。

    明朝八股盛行,文人主要还是专攻文章的写法,诗词无非是闲来玩玩而已。整体来说,明朝文人的诗词很贫弱,只有杨慎玩出了花样,集唐诗的句子而成一首首诗,这算不算创作自然会有争议。不过,杨慎确是把这些诗玩的出神入化,就跟苦心构思而后创作出的一样,这在诗词王国里,也是唯一的一位。

    无论什么事,能做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就算得上是赢家。

    感动之余,况且嘻嘻笑道:“老师,您不会因为我极力鼓吹,也喜欢上苏轼了吧?”

    陈慕沙笑道:“喜欢谈不上,不过他的文章还真是如你所说,有司马迁、班固的才气,可惜只是欠些蕴藉啊。”

    况且强调道:“不是东坡欠蕴藉,而是他写文章已经到了最高峰,如同太白写诗一样,随口而出,根本不劳酝酿,这可能就是您说的缺少蕴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