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444. 挺靠不住 (第2/7页)
万由美的这个想法,是确确实实不太能理解。 蓬勃发展的产业倒也罢了,但拍电影明显不是个好主意。 整个曰本的电影市场,在度过了六十年代的黄金时代以后,就开始它王小二过年式的年年下落。 1955年就实现国家脱贫的曰本,到七十年代就已经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之一,社会上,“一亿中产阶级”的说法是常识一般的东西。 但是,富有的同时,愿意去电影院的人却越来越少了。 电视机的普及带来的冲击是一个重要原因,除此之外,因为口袋里钱多,社会发展的同时娱乐方式越来越丰富,既然能选择更有意思的东西,电影的吸引力自然而然会下降。 另外,社会发展的同时,什么样的电影主题才能让观众感兴趣,也成为电影制作者需要重新思考的问题。 泡沫时代的年轻人,无论如何也不会理解六十年代的那种纯爱剧情。 电影市场不景气的情况下,五、六十年代呼风唤雨,垄断电影发行和上映的大电影公司们,为了应对日渐低迷的市场,纷纷抛售手里的电影院,解散自己的制片厂。 在远离高风险的电影制作后,改为利用自己庞大的发行网,替电影制作公司发行电影。 从前这些老流氓(划掉)们制作发行于一体的时候,独立电影公司要想让自己的电影院线上映,那是极为困难的一件事,所以独立导演们的生存空间很窄。 现在,他们改变策略,一方面让电影发行的门槛大大降低,从前只能小范围上映的电影也能进入他们的合作院线。 另一方面,因为门槛降低,也就使得不管什么样的人,只要能凑出拍电影的钱都能进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