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风华_第一百四十六章 急雨(十六)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四十六章 急雨(十六) (第2/4页)

送了一次粮草。徐乐那番话语,家奴听得清清楚楚,回来和郭雍学舌一遍,让这位困顿边地多年的县丞,大是感慨。

    郭雍当年也是乡里出名聪慧人物,闻一知十,还习得一点剑术马术,也曾经心怀壮志,力争上游。

    可自家一直都是依附于关中韦家门下,父亲是韦家百十个庄园中一个庄子的庄头。虽然托了人情和韦家子弟一起学经习艺,但这身份的鸿沟却是无论如何不能弥补的。

    那些不成器的韦家子弟,恣睢骄横,百无一用,却纷纷荐了出去,或者留在关中,或者去往要郡,出身都是清要官位,甚或还有在天子身边为郎,将来注定要入中枢的。

    郭雍不想再继续父亲的命运,继续为韦家管着一个庄子,就这样了此一生。不知道费了多大心思,巴结韦家之人,好容易被荐出来,也只能在边地郡县,为县丞一流的浊官。

    十余年来,风里雨里去催科征税的是他,押送民夫去往运河处应役的是他,转运粮饷风餐露宿的是他。突厥人入寇消息传来,提刀上城墙提心吊胆指挥值守的还是他!

    而头顶县令,因有家世,出身清贵,但在县衙中吟风啸月而已矣。

    郭雍清楚记得,一次他押送民夫去应役,在外辛苦半年,好容易带着大半民夫回来。灰头土脸的向当时县令回禀之际。县令看着他那个模样,只是不屑的挥挥手,只迸出两个字来。

    “混浊!”

    就这两个字,将郭雍就打发出门。应役死伤民夫的抚恤,一应手续的办结,各色文书,还是由已经累病的郭雍一手cao持。

    而那个已经记不得是那个世家出身的县令,则就在此间呆了不足一年,升转到洛阳中枢去,还得了一个边材难得的考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