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195章,舆论变化,青釉与白釉 (第3/4页)
这是白釉象形烛台。 此件象形烛台塑造生动,装饰华美,釉色盈润,是早期白瓷中极其珍罕的作品。其以写实的手法再现了亚洲象隆起的额头,带有褶皱的耳朵,以及身形结构等特徵,刻画细致入微。 沉瑜判断,这件白瓷象形烛台的制作时间应该是隋唐时期。因为,尽管象早在商周时期的艺术中就有所表现,然而以陶瓷制作白象在隋朝以前都是可望而不可及的。盖因早期瓷器的胎釉中皆有不同程度的铁含量,导致无法烧造纯净的白瓷。至北朝晚期到隋代(公元六世纪),高温烧造的白胎透明釉瓷器在北方首次出现,其中制作精良者已与后世科学定义的瓷器无异,为陶瓷史上里程碑式的重大突破。白瓷在创烧之初就已经具备了高度发达的器形和纹饰。隋白瓷的器形兼备,有如这件象形烛台这样的复杂凋塑,也有以线条取胜,不假藻饰的极简器形的盖罐。wap..OrG 他快速翻到资料的最后,果然有牛津热释光测年法检测。证实与自己的判断一致。 此外,他看到这件象形烛台烛台的造型有一处很特殊,香牙上方各加刻有两道凸线。 资料里特别注明,此一特征与阿特金斯博物馆收藏的一件象形烛台几乎一致。编纂资料的人,把两个烛台的图片放在一起比较。 沉瑜觉得,这或与佛教中的六牙白象有关。白象在佛教中有独特象征。六牙白象是普贤菩萨之坐骑,更与佛祖释迦牟尼的故事相关。 东魏杨衒之在其《洛阳加蓝记》一书中追述北魏洛阳的“行象”活动。所谓“行象”就是佛教信徒于每年四月举行的盛会,庆祝释迦牟尼佛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