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天踪_五七三 妖修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五七三 妖修 (第7/7页)

初意相近,人们习惯了将两者合称,也就逐渐模糊了两者的区别。

    在《西游记》中,“妖”和“怪”就已经分不出具体的区别了。古代人们往往把妖怪的出现看成是可怕的灾祸将要发生的前兆,以为是上天对人们的警示。

    ‘精’,为天地万物都系精气所生,自然物能够吸收天地日月之精华形成具有超自然力量的精灵,人们称之为:精。

    唐代孔颖达认为:“云精气为物者,谓阴阳精灵之气,氨氯积聚而为万物也。”

    最著名的‘精’,就是《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它是石猴吸收日月精华所变。

    晋代葛洪的《抱朴子》言:“万物之老者,其精悉能假托人形。”也就是说万事万物只要存在的时间足够长久都可以成精。

    ‘精’也总是被看作反常的、不同于正神的、常给人们带来灾祸的事物;它有一个固定的自然物或器物为原形,是一个由物幻化而成的精灵。

    “精”还有一种含义是指动植物在修炼过程中的状态,由于修炼尚未完成,他们的法力比妖要小;

    与“妖”比起来,‘魔’的法力更为高强,并且常常危害人类。

    ‘魔’,是由神仙走上邪路,堕落而成的;动、植物一般通过修炼,是不可能成为‘魔’的。

    如:《西游记》中美猴王七弟兄中的牛魔王、蛟魔王、鹏魔王,其实就是牛精、蛟精、鹏精,或称牛怪、蛟怪、鹏怪;他们还称不上‘魔’。

    他们这么叫,只不过是为了增加噱头,壮壮声势罢了!草根辟谷的破天踪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