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你当面壁者:你反手投靠三体?_第115章 赡养上帝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15章 赡养上帝 (第2/7页)

。”

    “他们甚至懒得去思考,即使知道那是别人得出的答案,有可能存在错误,也依旧更愿意相信后者,毕竟思考是一件费脑子的事情,既然有现成的答案,为何还要去费力思考呢?”

    “就像是抄作业的学生一样,他们甚至不在乎借来的作业抄上去的答案是否正确,只要能够抄上去完成任务就可以了。”

    “久而久之,大家的作业都将会是一样的,人类的差异性也将会被逐渐缩小,主观能动性将会被彻底丢弃。”

    这个观点,其实罗聪敏之前与林璇也反复说起过了。

    教育学中的最根本定义,教育一定是促进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将这段话的几个词做拆解。

    首先是促进,指的是不应该直接告诉学生答案,教师应该只作为一个引导,与实践相同,都是需要学生通过主观能动性去挖掘心中的答案。

    其次是个体社会化,是指培养的学生应该符合当前的社会需要,比如社会需要你高考分高,那我们就培养应试教育的学生。

    同上,社会个性化,则是与之兼容的一个特性,意味着就算是高考工厂生产出来的同一批次考生,也应该存在一定的差异。

    这其实已经很明显的在告诉你,通过复制记忆获取知识的这条路走不得。

    因为记忆是同根同源的,相当于跳过实验直接得到结果,所以一旦复制进人脑体内,一开始还好,可能因为不同人的个人经历,社会地位和生活水平,他们还会对这个结果产生个人的理解。

    但是很快,他们就会发现思考这些问题太累了,与其思考,不如再去下载第二份记忆得到答案,久而久之,便彻底失去了基本的思考能力。

    例如:对于同一段话,不同人原本可以给出不同的阅读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