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分卷阅读279 (第4/4页)
的人太多了。 十万大兵围困平安药厂的重大新闻,那么快的速度就解决了,上海的报纸记者们深感遗憾,幸好萧伯纳大师来沪访问了。 于是三百记者汇集到吴淞码头,迎接世界级的文化大师们,文学界的各种名人,簇拥着一位仪态优雅的前总统夫人,也一起在码头迎接。 世界文学大师乘坐的皇后号轮船在码头停靠,拒绝所有的记者上船,只是请了一些上海的名人,包括前总统夫人和十来位文化界代表。另外还有京剧的梅老板和石油研究院的张院长,张院长就是张家大爷,山东先生他爹。 张院长穿了件普通的烤绸马褂,青布长衫,混在一群上海的名人里面,就像一只猕猴桃混进了一堆咸鸭蛋里面,也不是特别的显眼。 这一方面也说明了,名人这个词汇,也是靠着互相吹捧出来的。 萧伯纳大师长得十分消瘦,年纪也已经有差不多七十岁了。他是典型的大器晚成,早年写过很多,都被出版社拒绝了。据他的回忆录说起来。他开始从事创造的前十年,一共就赚到了六英镑稿费。其中的五英镑,还是为了一种药品撰写的广告词儿。 写的事业不成功,萧伯纳改行了写剧本,这才慢慢的成名起来,在欧美的戏剧界大受欢迎。这位大师也有很多笑话类的遗事广为流出。 有一次一位容貌美丽的女演员,写信给他说:“假如我们两个结婚,生下的孩子头脑像你,面孔像我,该有多好哟。” 萧伯纳接到信笑了笑,一本正经地给她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