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388 (第2/4页)
天时间,阿巧的爷爷到了上海,他是和几个老讨生活的老乡同来的,步行。肩膀上扛着一根桦木杆子,挑着两个大包裹。 老爷子酱色的脸膛上是深深的皱纹,瘦的腮帮子侵蚀进去两个大坑。 阿巧的爸爸去接人,叫了一辆黄包车。 老爷子很不高兴: “这样太过福了。要折寿的。” 阿巧的爸爸就宽慰他说: “并花不了几个钱,这个咱们家现在都有。” 老爷子眨巴着眼睛看儿子: “那你发达了,做了大买卖,当了官儿?” 阿巧的爸爸抹汗: “只是做工的。” 只是做工的,工钱比自家的老婆还要少一点儿。上海的男人历来都容得下大女人。并不认为这是丢人的事。 老爷子教育他儿子: “我能走,咱们不花这个冤枉钱。” 等在一边的车夫倒是并不恼怒,只是站在那里,陪着一点笑的脸有些戏弄。 阿巧的爸爸劝: “您赶紧的吧,咱们钱依旧付了的。” 初来乍到的,还不熟悉情况,阿巧的爷爷只好听他儿子的,坐了黄包车,两只手紧紧地抓着大包裹,他的挑行李的桦木杆子挺长。在黄包车上,横放也不是,竖放也不是。 阿巧的爸爸想要扔掉,被老爷子虚虚的做了一个披头打脸的动作。 黄包车车夫低着头拉车,偶尔要被桦木杆子打一下腰,一路的艰难。 好不容易到了家里,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