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556 (第3/4页)
物。 李三少很“厚道”,他是按照1921年的物价换算面包和马克的比例,如果按照1922年或是23年,基本上还都不用还了。 后世对一直存在争议,尤其是对用马克还款这一条,德国人认为华夏人相当狡诈,华夏人却始终坚持,合同签订在1912年,除非是提前预知到欧洲会发生大战,德国会战败,继而发生可怕的通货膨胀。否则德国人的所有指责都毫无根据,根本站不住脚,简直是在胡搅蛮缠! 相反,在当时的情况下,李谨言用面包还款的举动是对德国人的帮助!八千万马克和一车面包,当时的德国人会选择哪个显而易见。 为李谨言做传记的人曾这样写道:“清行先生做事,偶尔会十分执拗,就如一事,可见一斑。” 如果李谨言知道后世人怎么看他,估计会半天说不出话来。 在同德国借款这件事上,他的确是开了外挂,可他并不认为自己做错了什么。威廉二世是第一个提出“黄-祸-论”的欧洲君主,当初八国联军的头头也是德国人。 哪怕因为种种原因,双方“友好”了,国与国之间也不会存在永恒不变的友谊。 最明显的例子摆在面前,英国和法国的结盟,两次世界大战都绑在一起的国家,不也时常会在背后踹对方一脚?英法不算,意大利同样可以现身说法,凡是结盟的国家,基本是逮着谁坑谁,绝对是面条军不息,坑盟友不止。 李谨言所做的,在当时的大环境下无可指摘。尤其是在有苏俄的对比下,李三少的形象愈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