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二百七十八 革新之臣 (第2/5页)
组织商队销往漠北之地。如此,则可尽赚中间差价,保守算来,一年王室可收入上千斤金。” “有这么多?”姬胡两眼放光,十分兴奋:“太好了,孤等不及了。快些回镐京去,我要和少父商量此事,马上实行。” “大王,”荣夷上前一步挡住了兴奋的周厉王:“您觉得召国公会赞成此事吗?” 仿佛兜头被浇了一盆冷水,姬胡兴奋的劲头顿时减了下去。不错,召伯虎会赞成吗?大概率怕是否定的。少父本是总揽全局的丞相,行事素来以稳健著称,除了安定大周内政,在邦交大争中鲜有大胆出新,对此,他早就习以为常了。 他闭着眼也能想象出召公虎皱着眉头说出的一堆反对理由:“这主意虽好,但风险着实不小。行事的官吏若是从中谋利盘剥,那么渭北百姓便是苦上加苦,极易激起民变。且王畿宗亲贵族们的封地大多在渭南,若是渭北盐碱所出利大,必会引起这些人的争夺,不患寡而患不均,届时又会是一场风波。至于说组织商队前往漠北行销,更是刀尖上跳舞,且不说戎狄心意难测,一向与我周为敌,单是一个猃狁便是迈不过去的坎儿。若为通商之事,再次挑起两国刀兵之争,如此民将不堪其负,国不堪其累矣!” 想到此,姬胡不由得丧气,无奈道:“难道就没有别的办法了吗?就只能捧着饭碗讨饭吃吗?” “我王勿急。”荣夷不紧不慢劝道:“大王今年已十六,正是弱冠之龄,正当四处游历,了解我大周各地风土民情,武备军事,储备知识,蛰伏以待。等到大王二十及冠,正式亲政,方可厚积而薄发,大殿鸿图,来日方长,大王又何必急于一时呢?” 经过这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