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长歌_二百一十八 朝堂标杆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二百一十八 朝堂标杆 (第3/5页)

家奴侵占良田,放债逼死人命等阴诡不法之事。

    应大的私帐存于相府,召伯虎秘而不宣。十日后,只有周公府押解了两名参与应大事件的家奴前来,召伯虎细细审问了几日,得出结论是他们只是裹挟而为,只为图利,并不知此中曲折。便罚了此二人流放边地放马,算是事了。

    十日一过,召伯虎发作了。按照应大私帐所列名录一个府一个府地拿人,丰镐两京与王畿地面被搅了个天翻地覆,一连拿了上百人,牵涉宗室贵族十多人。审了十余日,这些贵族们削爵的削爵,夺邑的夺邑,最惨的是祭公高,被削夺了一半封地,降一级为侯爵位。至于那些为虎作伥的家奴们,杀头的杀头,流放的流放,一个个都没落了好。

    井田放债案,召伯虎从自家查起,牵丝蔓藤的,将暮气沉沉的大周朝堂好一顿整肃。官场气象,为之一新。

    岁末之夜,镐京王城变成了一片灯火之海。

    这是周天下共有的大节,年。在流传久远的黄帝时代的传说里,年是一种凶猛的食人兽,每逢岁末而出,民众必举火鸣金大肆驱赶。岁岁如此,久远成俗。夏商两代,天下只知有岁有祀,不知有年。及至周时,驱年成为习俗,天下方有岁末“年”节之说。其意蕴渐渐变为驱走年兽之后的庆贺,是谓过年。

    到了周厉王的时代,驱年已经成为天下度岁的大节,喜庆之气日渐浓厚,恐惧阴影日渐淡化。人们只有从“过年”一说的本意,依稀可见岁末驱害之本来印迹。唯其如此,过年举社火之习俗才通行天下。

    社火者,村社举火是也。驱年起于乡野,是以有此说法。此习俗渐成乡野城池共有的喜庆形式,但遇盛大喜事,皆可大举社火以庆贺,然终以岁末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