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三百九十五 灌浆为期 (第2/5页)
间开始了。 二十二岁的姬胡与所有臣工一样,一头湿漉漉的散发,一件宽大干爽的粗布短衫,坐在一方光滑的巨型鹅卵石上,竭力轻松地开始说道: “清晨会商,工将军们虽未禀报完毕,情形大体也是明白的,秋种完工都有成算。水工令与太傅也已据实陈明工地境况,以为不应抢工,最大担忧,便是急工毛糙,反受其害。本王教诸位换个地方说话,便是想诸位松下心,多些权衡,再来重新会商,当能更为清醒。” 几句开场白说完,场中已经一片肃然。年轻周王举重若轻的从容气度,实在使所有臣工折服。不说别的,单是这行营大会遇到僵局时的独特折冲,你便不得不服。事实上,目下以如此奇特的大布裹身方式坐在旷野乱石上会商大事,所有人都有了一种心心相向的慷慨,恍然又回到了老周人半耕半牧时的简朴自在,浑身热血都在可着劲奔涌。 “虽则如此,本王还是要说一句:河渠虽难,但工期还是有望抢前的!” 姬胡激昂一句又突然停顿,炯炯目光扫过场中,裹着大布袍已经站了起来:“不是孤好大喜功,要执意改变原定工期。所以如此,乃大势使然。先说河渠实情,老令与太傅之言,自然有理。然担忧只有一个——怕毛糙赶工,毁了河渠!也就是说,只要能精准地依照法度图样施工,快不是不许,而是好事!老令,姬胡说的可对?” 姒禹慨然拱手:“大王明断!” “再说大势。”姬胡脸色一沉:“去冬偏旱,任谁也没有想到今年开春还会大旱。开春既旱,今年夏田必然欠收甚至无收。如此这般,关中庶民定然十室九空。靠天,夏收已然无望。这般下去,关中王畿会是个什么景象?更有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