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阙_第433章 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33章 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 (第3/6页)

胜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前敌将领。这对前敌将领素质要求很高,他们必须能独当一面,能抓住战机,具备良好的战场感觉。

    比如赵充国提到的余吾水之战,仍任命上次天山战役的败将李广利实在让人奇怪,因杅将军公孙敖的任命也是不合适的——据霍光所知,公孙敖独自领兵从未胜利过。

    “李广利、商丘成、马通、马何罗之辈,焉能与今日诸位将军相提并论?”

    不是霍光骄傲,孝武时虽名将辈出,但今日众人也不逊色。

    任弘、范明友、赵充国、傅介子,是他挑定的四位大将,哪怕是领军最少的傅介子,都在赤谷城之战里证明能独当一面。

    而在之下,亦有新封列侯、关内侯的任宣、张千秋、甘延寿、辛庆忌、赵汉儿、奚充国等一大批人。

    这么一数,果然有许多人是追随任弘立功受封的,这也是霍光匆匆将任弘调回来的原因,此子太能立功,再让他在西域待上两年,恐怕又要回馈朝中几个列侯,若如此,则任氏旧部党羽,要赶上他霍氏了。

    大将军如此坚持,赵充国也没有说下去,毕竟他本人是不惧战的,当年东天山之战,虽然嘴里骂着李广利,但当汉军被围时,也是他站出来率部突围。

    尚书台七人中,或谀从,或附和,或屈从,倒是一介文官的杜延年坚持到了最后,肃然长拜:

    “大将军,此乃危国之举,绝不可行!”

    ……

    杜延年即便知道大将军这么做的原因,亦剧烈反对霍光将战争提前的打算。

    因为他身为御史大夫,又得以参加中朝集议,很清楚帝国的经济运行状况。

    “大将军,兵法云,凡兴师十万,出征千里,百姓之费,公家之奉,日费千金;内外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