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58章 亩产又是一万八 (第4/7页)
一趟的原因,代田法在关中、三辅和河西推行得很不错,亩产能增加许多,他家的庄园也用此法,几十年来被奉为增产的不二法门,没想到一个小力田却敢挑战权威,私自改进代田法。 任弘看向氾胜之,问他为何要改,氾胜之道:“代田以耦犁,多人者田日耕三十亩,少者十三亩,用力少而得谷多,适用于官田和豪强之家。但本乡多是小农,田地一代代分下来,分散破碎,东一亩西一亩,又缺乏耕牛,全按代田法推行,不太适用,故下吏斗胆损益。” 确实有一定道理,有时候新的生产技术,不一定让世界更平等,反而会加剧不平等。 问百姓为何不以牛耕,行代田法,就跟问饥民何不食rou糜一样。一般小自耕农仅能勉强维持果腹而已,少有羡余,很难买得起动辄万钱的耕牛。代田法对他们影响不大,从中受益甚小。 受益最大的,反而是任弘这样的大地主,能够投入大量耕牛和人力,在大面积土地上轮作。 种地有利可图的豪强列侯,由此就更有财力和动力兼并了,地方官府甚至在暗暗支持——既然小农种来种去只缴那么点田租,倒不如让豪强列侯来种。 国家整体财富在增加,可小农的家庭却在纷纷破产失去土地,沦为奴婢和流民,类似的事,人类历史上真是屡见不鲜。 朝廷也采取了一些补救措施,如在遭灾时下诏减免部分租赋,对流民或无田的贫民假之以公田,贷之以种、食等,但都是杯水车薪,天平已彻底向豪强地主倾斜——他们代表了先进生产力啊!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