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23章 加大力度 (第5/6页)
甄快拱手:“下吏正是千乘郡人。” 果然是齐地,难怪脑子更灵活些,齐人是不耻言利的,而也是巧了,这又是个信奉管子之法的。 管仲在齐国的经济改革,具体到商业上,就是对内刺激经济发展,对外降低关税。国内渔、盐过关隘只登记不征税,出口商品实行单一税制。对于来齐国做生意的外邦商人,更是大开国门,甚至还建有专门招待外国商人的客舍,提供饭食,带动国内消费。从此“天下商贾归齐若流水”,商业大兴,齐地富裕至今。 敦煌太守快的建议是,如今西域已归属大汉,沿途无警,连若羌人、小月氏这种匪盗都从良了。敦煌已经不再是随时可能有战争降临的边塞,而是通道驿路,是时候转变思路,将安全起家,置于塞外的市场挪到敦煌城了。 “如此一来,不但玉门、阳关可收取关税,必使西域之人,驰命走驿,不绝于时月。商胡贩客,日款于塞下,殊方异物,四面而至,通于长安!” 甄快估计,若能开放玉门关,让胡商到敦煌做生意,一来能省下将中原丝帛大老远运到塞外的成本,二来又可使敦煌繁荣,每年上计能多出三到五倍。 任弘只暗暗感慨:“孝武遗风尚存,看来桑弘羊、东郭咸阳等言利之臣,并没有就此绝迹啊。” 同时也对甄快刮目相看,这位不仅善于阿谀奉承,还能认真思考敦煌的未来,不拘泥普通郡守发展水利、开垦土地、推行教化的三板斧,而是根据敦煌实际,欲效管子之政,确实是难得的人才啊。 敦煌是丝路上的明珠,但现在却仍蒙着厚厚的灰尘,任弘倒是希望,盛唐时代繁荣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