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521章 标准答案 (第4/5页)
子尚有一丝兴趣。 这便是以史实解经的好处了,相对于纯理论的公羊、榖梁,左传显然更加通俗易懂,任弘只要愿意,便能让此学立刻散播天下。 相较于榖梁、公羊揪着六个字长篇大论,刘更生的叙述就简略多了。 却见他朝天子、皇太子等作揖,用清朗的声音大声道:“元年春,王周正月,不书即位,摄也。假摄君位,不修即位之礼,故史不书于策。” 哦豁,这下可好玩了。 榖梁认为鲁隐公不当让位于桓公,引申成卫太子儿孙得位为正。 公羊觉得鲁隐公当让位于桓公,引申为汉昭帝之位由今上来继承。 而明白人则听出来了,左传把鲁隐公之假摄君位,不修即位之礼,引申成废帝刘贺,强行解释了那两个多月难以启齿的岁月。 这场辩论着实有趣,同一个辩题,相反的理论,却能异口同声,证明刘询得位之正,简直是标准答案。 答对的打钩,可以继续往下答题,打错的打叉,直接失去考试的资格。 学术独立?百家争鸣?真理越辩越明,道理越讲越清? 大家谁也别笑谁,都只是皇权巨人脚下可怜的小蚂蚁而已,需要你时你是官学正宗,不需要时就是异端邪说,一脚踢开。 历史上,汉朝后期,学术反客为主,引导帝国改制复古,但也不见得是什么好事,太过理想主义的东西注定失败。 刘更生已经说完了,退了回来,他不喜欢这样的“辩论”,怎么说呢? “犹如三女争夫一般,sao眉弄首,各自献媚,真令人作呕。” 处处都要考虑天子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