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413章 本始五年 (第5/5页)
好的丙吉举荐,回到了朝中做了六百石的谏议大夫。 此人虽为丙吉举荐,却绝非霍光一党,而是自成一派,因其资历、学识和在官场的几度沉浮,是朝野清流心目中的领袖人物,如此刘询才会注意到他。 谏议大夫专掌议论,魏相却极少发言,但今日却上了长长的一疏。 他朝皇帝和霍光一拜,大声道: “臣闻之,救乱诛暴,谓之义兵,仁义之师无敌于天下。敌人来袭,不得已而反击,谓之应兵,抗击入寇敌军定能获胜。争恨小故,不忍愤怒者,谓之忿兵,争气斗忿之兵常败。利人土地货宝者,谓之贪兵,兵贪者破军杀将。恃国家之大,矜民人之众,欲见威于敌者,谓之骄兵,兵骄者灭。此五者,非但人事,乃天道也。” “臣尤记,三年前乌就屠曾遣使入汉,将先前所得俘虏悉数奉归,愿为大汉属臣,名之为‘小昆弥’,而使乌孙王大乐为‘大昆弥’。” “此乃善意之举,更未有犯于边境,虽与南乌孙争斗,但此乃蛮夷相攻,大汉不当放在心上。” “可如今安西将军却欲兴兵入其地,必灭之为后快。七河三代荒服也,不牧之地,不羁之民,圣王不曾加兵,孝武时亦从未涉及。汉得之而无利,南乌孙得之而强盛,恐去一小患而增一大患!” “臣愚不知此兵当为忿兵,还是贪兵、骄兵?亦或是……” 魏相抬起头,说了一句朝中群臣们普遍担心,却没敢当着皇帝之面说出的话: “安西将军与乌孙公主假公济私的私兵?” …… ps:本书采用辛德勇《建元与改元》之说,本始纪年为六年,因在敦煌发现本始六年汉简,地节一年、二年实为霍光死后宣帝追加更改,以彰霍氏之过。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