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阙_第167章 朋友越来越多(5000月票)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67章 朋友越来越多(5000月票) (第3/6页)

隐瞒:“我确实是有私心。”

    “子幼曾在丞相府集议上与贤良文学争辩,觉得彼辈如何?”

    杨恽毫不犹豫地说道:“彼辈读儒经读多了,整日想着复兴王道,贤良文学里不乏聪明人,但更多的则是腐儒而已。”

    贤良举自三辅,而文学举自关东各郡,他们中多是习《公羊春秋》的齐学儒生,也有一部分奉《榖梁春秋》的鲁学儒生。

    原本儒生内部的齐学与鲁学是经常能打出狗脑子来的,双方对的经义解释也好,内政外交的观点也好,都不大一样。

    但汉武帝晚年走了极端的内政措施,在让关东民不聊生之余,也让两个学派奇迹般地联合在了一起。在豪强富商的支持下,形成了一股关东诸郡共同反对盐铁政策,希望能停止对外战争,与民休息的思潮。

    而这批在野党之所以能跻身朝中,还多亏了霍光大将军。

    五年前,始元六年(公元前81年),在霍光亲信杜延年建议下,朝廷召集贤良文学六十余人,就武帝朝的各项政策,特别是盐铁专卖,进行全面的辩论。

    这场会议的初衷,是霍光欲将贤良文学当成刀子,狠狠捅向政敌桑弘羊,为之后彻底除掉他做准备。

    这项策略奏效了,桑弘羊和贤良文学打了个不分胜负,还以为自己扛住了。

    可他却彻底被儒生和地方势力,当成了维护武帝盐铁政策的大恶人。在之后的政争中,当霍光干掉桑弘羊、上官桀、长公主、燕王这批人时,天下拍手称快,都以为他们期盼的“周公之政”要来了。

    结果霍光拔吊无情,只取消了酒专卖和关西盐铁意思意思,关东先前怎样,之后还是怎样。

    贤良文学们觉得自己受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