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525章 小心地滑 (第2/6页)
样,另有所谋。 奏疏最后指名道姓,说道:“史书讥齐之孟尝、楚之春申、秦之不韦,恶其僭越臣位,危乱国家。自竟宁以来,将吏多出任门,大司马骠骑将军虽退而著书,然其旧部秉枢机,故僚据权势,在兵官。” “弘夫人安平公主通籍长乐宫,与太皇太后善,常诏门出入。又有乌孙解忧太后为外援,不可不慎,宜损夺其权,破散阴谋,以固万世之基,全功臣之世。” 魏相把该说不该说的都说了,只差诽谤任弘和五年来再没见过一面的太皇太后私通。 刘询默默读完,不动声色,只暗道:“魏相或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 关于那海西大秦国,早在刘询登上皇位前,在西安侯府看舆图时就听其说起过,西安侯强调此事很多年了,虽没明说目的,但刘询明白,并不是为了什么“籍敌国以自重”,而是考虑到更长远的事。 孟子说过一句很有道理的话:“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刘询不相信儒吏能干实事,在治国之术上选择了霸王道杂之,负责行政和地方的仍然是熟悉律令的官员循吏,甚至还有不少“酷吏”。只要坚持这一点,大汉的拂士并不缺,反而是要由皇帝约束着他们,勿使地方法规太过繁密严苛,搞得民不聊生。 但敌国,自从大汉唯一的宿敌匈奴残灭,郅支西迁后,就彻底没了。 刘询能感觉到,进入天安年,失去了匈奴的威胁后,国内已经有点西安侯说的“文嬉武戏”了。立功的武将官吏热衷于买田安居,朝中的儒臣甚至说什么“既然匈奴已灭,那西域、北庭两都护都不需要维持虚耗官府财帛了,索性裁撤了罢!”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