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一十一章 大明美食家 (第4/7页)
前的这些吃的,他一个人能扫荡干净。 喝酒,聊天…… 如果朱标不在这儿,朱瀚和朱元章还能打趣着说一些对方小时候的乐子事。 也不知道为什么,朱瀚和朱元章都对对方的糗事记得非常清楚,可轮到对方说自己的时候,那就是一百个不承认,言之凿凿的说对方记错了,现在朱标在这,朱瀚和朱元章为了保持自己大人的形象,有些话不能聊,只能说说大人们才会聊的事情。 “七五,咱大明官员的素质,越来越低了。”朱元章头疼的揉着脑袋,对朱瀚说道:“也怪不得他们,主要是咱大明扩张的太快,官员的缺口太大,这些新人似乎不知道怎么当官,写的奏折简直狗屁不通。” 一堆华丽的辞藻,看的朱元章头疼。 咱有事说事不就行了?为什么非要拽什么之乎者也?朱元章在看奏折的时候,需要从一大堆修饰的辞藻里找到那么一两个关键的词,看的朱元章脑袋都大了啊。 朱元章说的情况,朱瀚并不意外。 很正常。 士农工商中,士为什么会有那么高的地位? 因为读书人稀缺,虽说是穷文富武,但读书也需要花很多钱,有些穷苦百姓家的孩子,甚至连束脩都拿不起,更遑论买笔墨纸砚了。 在唐朝以前,读书是被豪门、大家族、勋贵给垄断了的,隋朝的时候开辟了科举制,并且科举制在唐朝发扬光大,读书这项工作才逐渐的从贵族专属逐渐开放到民间。 但是,每一个读书人成功通过科举考试后,又成为了一个新的大家族,所以读书并不容易。 朱元章吐槽现在大明各地的官员水平过低,这也在情理之中,为官不容易,需要很长时间的积累,才能明白为官的道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