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我为王_第225章 赏不逾时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25章 赏不逾时 (第2/5页)

范、中行的功绩来大肆张扬。但击败盗寇,保卫领地,也是功劳一件,所以赵鞅同意了赵无恤为手下人表功的举动。让他去统计以后。将需要卓拔的名单递上来,把需要的钱帛、田亩数量也交予计吏。

    所以,在收割了夏粟,又匆匆组织民众开耕犁田后,赵无恤便召集诸位家臣、乡吏前来乡寺议赏功之事。

    “司马法言,赏不逾时,欲民速得为善之利也。”

    这句话的意思是,君主能做到奖罚分明还不够,因为如果奖赏做不到及时的话。便不能起到鼓励士卒的作用。

    其实,在《成之誓》里,对普通士卒的奖励和死伤抚恤,在战后的第二天。无恤就让人陆续发下去了。子贡在绛市,用麦粉和瓷器连续敛财好几个月,早就把成乡府库堆满了粟米、钱帛。根本不需要向下宫讨要。

    而原本名义上是赵无恤佃农和私产的野人、氓隶们,也因为参与了作战。被无恤大手一挥,基本得到了“解放”。如此一来。种公田的人少了,而公田本身,也多半被赵无恤分给了有功的国人和野人。

    但,所有权却还在无恤手里。

    “得以迁业和释放的野人、氓隶,每户按人头计算,男子二十受田二十亩,女子十亩,年六十者归田。”赵无恤敲着案几,为公田的分配定下了基准。

    其实,这并不是他原创,而是管仲和晋惠公都颁布过的爰田制。

    “私作永远比大锅饭的公作卖力,公田的取消是势在必行的。”

    “大锅饭?”计侨、窦彭祖等听得一愣一愣,不过君子说的有道理,虽然成乡对待国人、野人十分优容,但要是驱使他们来公田里劳作,依然会存在匿力的情况,因为无利可图。

    旧的奴隶解放了,新的奴隶却又补充了进来,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