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77章 两败俱伤 (第4/6页)
扫六国时却只见商贾趋风投靠,却再未出现弦高那样的爱国者抱怨半句。 脆弱的独立商人,在强大的国家武器下不堪一击。 所以赵无恤不关心商贾们高兴不高兴,他关心的是曹伯,还有三桓的态度。 计侨保守地估计,要是一直继续经济战状态,齐国继续封锁盐,乃至于其余资源。那西鲁自给自足,同时仰食于外,或许还能多撑几年。但神经脆弱的曹伯和三桓,赵无恤可保不准他们什么时候缴械投降,这些腐朽的老式贵族,总是具有很强的妥协性,这一点上,还不如孔丘及其弟子有骨气。 到那个时候,他的处境就要陷入被动了。 所以不如借着这次再度胜利。表一个愿意和解的姿态,然后将皮球踢给齐国,到时候齐侯拒绝,罪名可就怪不到赵无恤头上了。 肆意报复或许能得一时痛快。但彻底断绝交易又不行。你固然惩罚了对方,于己却亦属自杀性行为。 套用论持久战的理论,齐国人多地广,资源丰富;而西鲁地狭人稀,资源匮乏。而且还处于一个四战之地上,要面对国内外各种势力的觊觎……在武器和科技没有代差的情况下,赵无恤没有必胜的把握,光是经济上也不行,他虽然有鬼点子极多的子贡,却没法变出盐山铜海来。 所谓制裁,是一把双刃剑,常导致两败俱伤。双方常年对峙,经济凋敝,民困粮乏。上上下下都有怨言,万一激发内部好容易整合平息的矛盾,也够赵无恤喝一壶的。 所以赌赌气可以,不能玩大了,这时候总得有一方先提出恢复通商。谁先提出请求,谁批准同意,又有讲究。 赵无恤决定乘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