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我为王_第452章 青铜与镔铁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52章 青铜与镔铁 (第7/8页)

,便能胜过无数青铜利器。

    何况,在楚国和吴越之地,精致的铁剑似乎已经开始出现了!

    无恤听闻,欧冶子做出了五把青铜剑的极致:湛卢、纯钧、胜邪、鱼肠和巨阙。

    但他也曾应楚王之邀,凿茨山,泄其溪,取山中铁英,作铁剑三枚,曰:龙渊、泰阿、工布!赵无恤记得后世出土过楚国春秋时期的铁剑,或许就源流于此!

    据说它们加以砥砺,磨其锋锷,可水断龙舟,陆斩犀甲!

    从屈无忌无意间透露的信息来看,吴国能冶铁锻剑的工匠还有不少,这给了赵无恤无限的希望。

    他虽然来自后世,却只知道铁器凭其优越性和量产,迟早会取代青铜武器,这个阶段从春秋持续到汉初才得以完成。但他却不清楚后世冶铁炼钢的流程,而铁器,尤其是铁兵器究竟该如何锻造也不甚明了,只知道一个“百炼钢刀”的名词。

    鲁国的铜锡极少,出铁之山却不少,尤其在赵无恤新占领的地盘上就有几处。原料有了,对铁矿进行初步冶炼的匠人也有,但能制作铁兵器的工匠却无处可寻。他接下来只能先想办法弄出几万把铁锄头,将粗劣一些也无所谓的铁质农具普及开来。

    如此一来,西鲁的生产力将会翻倍,但让军队从青铜、皮甲过渡到镔铁的诱惑力极大,所以无恤对吴国能冶铁锻剑的工匠是极其渴望的。

    倘若西鲁有欧冶子,干将莫邪这类神乎其技的锻剑工匠,赵无恤脑海里那似是而非的信息或许可以借他们之手补全,实现,由此大大提高冶铁水平,将铁质兵器的锻造量化……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