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81章 董安于(上) (第2/4页)
在晋阳实行了半年,引得诸多野人氓隶对赵氏感恩戴德,的确称得上是一项善政。 当然,治民、富民、爱民。虽然是作为家主必须的素质,但却不能代替强军、严位等举措。赵无恤能否胜任一家之主的位置,董安于可不敢轻易评价。 倒是赵鞅在上一封信里,神秘兮兮地说。等他归来述职时,让他和此子见见面,把后续的一些举措当面告知他,这让董安于对这次下宫之行,倒是多了几分期待。 董安于猜测。到时候,赵鞅定然会咨询他关于立世子之事,他作为有自知之明的家臣,自然不会妄加干涉主君的家事,但自个心里,总得有个数。 他正想着,家吏却再次过来禀报道:“上大夫,前方不远,就有个庐舍,要不要下车歇一歇。喝一口清凉的浆水。” 董安于看了看即将西垂的日头,摆了摆手道:“在渡口时已经耽搁了不少时间,还是在日落前赶到下宫吧,以主君的脾性,定然是安排下了大排场的燕飨等着我,为人臣者,不可让主君久侯。” 于是,家吏便吆喝着车队加速行驶,必要在天黑前到达下宫。 然而,董安于一行人不想进庐舍。可这庐舍,现在被赵无恤改名为山阳亭的“地方派出所”,却偏不让他们随意通过。 一个身穿皂衣,戴赤幘的小吏站在路中央。默默看着路尽头扬起的尘土。此人是这里的亭长,他身后是有些忐忑和胆怯的求盗、亭父。 求盗怯怯地劝阻道:“成亭长,对面来的是安车,看似地位不低,可能是一位贵人,阻挡不得啊!” 山阳亭长。正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