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我为王_第131章 谁为陪衬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31章 谁为陪衬 (第3/4页)

,烹煮做成了rou羹,招待卿大夫们。

    谁知道,盛满甲鱼羹的大铜鼎才刚刚端上来,他的两个大夫,公子宋和子家却在席下相视大笑不止。

    郑灵公十分好奇,一问才知道,原来这两个大夫早上出门时,发现自己食指微动,便知道今日必食异味,现在果然如此。

    郑灵公也不知道是哪根筋不对,在命雍人分赐各大夫鼋羹时,恰好到公子宋的筵几时,却故意跳过了他,仿佛要赌气让公子宋的预感不灵验似的。

    公子宋窘迫不堪,便忍不住忽地站起来,走到大鼎面前,当众伸出指头往里蘸了一下,尝了尝味道,然后,大摇大摆地走了出去。

    郑灵公大怒,要杀公子宋,对方当然不可能坐以待毙,结果,酿成了一场郑国的内乱,灵公因此而被弑。此事纯属自己作死,却被国人赖到了曾和他兄妹**的夏姬头上……

    话说回来,春秋时凡是被冠以“灵”谥号的国君,基本都是逗比。

    比如晋灵公,楚灵王……

    谥法创始于西周,是根据君主和卿大夫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以臣议君,以子议父,进行评定褒贬,最后给予死者一个寓含评价性质的称号。

    谥法解:“不勤成名曰灵”,取的是“任本性,不见贤思齐”之意。也就是说,性格跳脱,大脑回路都有点奇葩,简直是神经病……

    这是国君和卿大夫们极力要避免的一个恶谥。

    此时,除了主食外,还有一些菜肴和在源源不断地被送上。

    按照春秋时的食补理论,夏天适合吃鱼、鳝、贝等水产,都是在汾水、浍水中刚刚捕捞上来的,用狗油和葱蒜来烹调祛除腥味。

    伊尹创造的庖厨之道认为,滋味在四季的搭配要有所不同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