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07章 鼓角吹寒 (第4/6页)
为然:“赵卿许诺吾等,若是愿意配合,便会在马匹的价格上稍减几分,还会承认郯国划归吴国,利之所在,为何不答应?” 至于国家信誉……除却季札出使诸夏那几年,吴国有过这玩意么?现在坐在王位上的阖闾大王,不就是靠背信弃义和一把鱼肠剑才干掉王僚的么。 原来,吴国人的作战不像诸夏贵族一样古板。对战争里耍些手段是毫不在意的,从最开始,便不是个喜欢按常理出牌的国家。 “乘丧而伐”,本来是诸侯间的大忌。可这却是吴国人最爱干的事情,为此没少被诸夏史官诟病,而吴人则毫不在乎地以“我文身,礼不足责也”搪塞过去。 比如吴王僚十三年春,吴国趁楚平王驾崩,国内动荡之时。兴兵伐楚。吴王派同母弟公子掩余、公子烛庸率军包围楚国的六、潜二邑,还派季札出使晋国,观察诸侯动静。 历史上几年之后,老越王病逝,吴国又乘丧而伐,结果打了著名的携李之战。 何况,在过去十余年间,孙武子的兵不厌诈,以及伍子胥的为复仇和胜利而不择手段,已经深深影响到吴人。 “既然齐人是吴国的敌人。晋国是吴国的盟友,齐卫联合反晋,吴国虽不能在南方牵制齐国,但吾等此次助赵卿夺棘下,也算履行盟誓了……”屈无忌如此狡辩。 齐国和吴国虽有联姻,但先前嫁给吴王太子的齐国姜姓公女因思念家乡而忧虑死去,顺便还把多愁善感的吴国先太子的魂灵和性命一并带走了。亲事变成了丧事,吴王还因此愤恨齐国,而太子夫差也才能顺利替补上去。 所以屈无忌只关心赵鞅许诺的好处能否全部兑现,经过几月相处。他也确定,晋国政出多门,唯独赵鞅是个言出必行的人,是吴人在晋国最值得仰仗的卿士。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