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我为王_第297章 军旅之才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97章 军旅之才 (第2/6页)

次了,孰料却遇到了盗寇来犯,多亏二位大夫解围。”

    原来如此,中都虽然并不算富庶,却是一处战后颇为安定的地方。但人口剧增后粮食倒是成了大问题。

    对话中,赵无恤发现冉求表现得很谨慎,他才华不外露,没了方才指挥众人防御盗寇时的勇锐。甚至会给人一种“此人怯弱”的印象,问一句他才答一句,无问时则讷讷而不言。

    虽然子服何说过,冉求属于孔子门徒里的“政事”之才,但赵无恤却一直在好奇地看着冉求手下所持的长长竹矛。

    这种极长的矛有一个专用的名字。战车上的名为“夷矛”,步卒用的则为“酋矛”。

    在甄之战后,与军吏们总结战术经验后,他们发现越长的兵器在线列方阵作战时越是有效。于是赵无恤将戈矛手们的武器加长,尤其是矛手,全部装备了带金属尖柄的酋矛,远远看上去如同徐徐前行的森林。

    而冉求的徒卒也有异曲同工之妙,两边的步卒在大眼瞪小眼地打量着对方的兵器。目前诸侯步卒用的矛柄一般在七尺到一丈之间,集体装备酋矛倒是极为少见。

    在路边一处庐舍休憩时,赵无恤带着考校的心思。问起了冉求兵阵之事。

    一聊起军阵,冉求虽然还是一副谦逊的模样,却已经没了拘谨,看得出他很乐于谈论这个话题。

    “矛好做,中都邑山后有竹林,将坚韧的竹子削尖就能当武器用,可以弥补府库中兵器不足;而且长矛好使,战阵之上,一寸长则一寸强,只要徒卒能够听求的指令。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