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我为王_第386章 驷歂杀邓析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86章 驷歂杀邓析 (第2/7页)

所铸的刑书并不满意。认为还有待改进之处。于是他便作了《竹刑》,希望能有所补益,他在子产、子大叔为政期间也开始刻意当为政者在野的“良药”,与他们唱反调不是捣乱。而是希望他们能听到国人的声音,将郑国的黄金时代留存下来。

    但良药苦口,有些人不一定理会你的好意,反倒想除之而后快。从驷歂上台后,一切都变得不一样了。他为政刚猛,郑国风气为之一峻。

    邓析最初只把这当做文王囚于羑里般的历练,正好可以将为人诉讼的事情停一段时间,修订《竹刑》的不足之处。可没过几天,驷歂派人将邓析所作的《竹刑》 全部收缴,同时向他发出了最后的通牒。

    “若是在乡校公开认罪,承认为人诉讼,作竹刑都是为了骗取民众信任,多得钱帛。同时还要入仕司寇署为吏,协助执政修订旧法。则可活命。”

    所谓的修订郑国旧法,包括废乡校,将渐渐坐大的商贾重新纳入官方控制等,其实不过是以七穆为首的郑国贵人们面对“民口欢哗”的局面,想以此为准绳,永远凌驾于方兴未艾的商贾、国人阶层之上罢了。

    若是邓析参与修订这份违背“不毁乡校”精神的恶法,他的追随者必定会一齐屈从,驷歂这是在利用他在郑国的威望,同时“顺应”国人们释放邓析的呼声。

    邓析想了整夜,清晨时仍未下定决心。看管他的人端来粟米粥。这是八月新收割的,喷香无比,但他思及“认罪”,嘴里就只剩胆汁的味道。

    “尧置敢谏之鼓。舜立诽谤之木,汤有司直之人,武有戒慎之铭,郑国虽然不大,却连一个小小的乡校都容不下么?若是我屈从于驷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