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我为王_第1215章 时也,命也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215章 时也,命也 (第6/8页)

糊涂的寻常老翁般,先问了在邺城的女儿可还好?又说他对俞伯牙这个外孙女婿很是满意。

    仿佛,他已经忘记了二人间昔日理念做法相冲突时的决裂?

    仿佛,他已经在期盼逗弄玄孙,怡然自得的生活?

    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他今年七十多了,已经能从心所欲,听得进逆耳之言,正确对待各种言论,不觉得不顺了?

    若真能如此,赵无恤倒是宽心不少。

    随后,孔子便是指着案几上摊开的纸书道:“赵国的印刷术,乃是造福天下人的国器,此物一出,就不愁文教难以传播了。在老朽看来,此物比各类攻城器械,坚甲利刃来更有用,赵国要是多一些类似的东西便好了……”

    孔子的屋子里,依然是被书简占得密密麻麻,其中半数是竹简,半数是纸书,多半是子贡送来的。

    “倒是有一样东西,要送给夫子。”

    赵无恤从袖中拿出了一个盒子,打开之后,取出了一个镶在龟壳做的镜框里的小玻璃镜……

    孔子大概是听说过这东西的,赵国的玻璃器,俨然成了同瓷器一般的奢侈品,楚地贵族趋之如骛,他却摆了摆手:“再照也是一个垂死老朽,要此物何用。”

    “这不是一般的镜子。”

    赵无恤走到案几前,将此地放在光照之下,光线径直透过了玻璃……

    “此乃透镜,是鲁班的新造物,原理和军中用的千里镜一样可以将看不清的字放大,便于观看。无恤以为,夫子或许用得上。”

    孔子将信将疑地接过以后,放在字若蚊蝇的简牍上,果然容易看了许多,一生不喜财不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