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我为王_第459章 食盐战争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59章 食盐战争 (第2/6页)

易。改在濮阳、新郑、商丘售卖。此举直到曹国主动向齐、卫请平,断绝与晋国、西鲁赵无恤的一切关系,归还强占的濮南各邑为止。

    他不得不承认,齐国的威胁很够分量。

    ……

    子贡也买卖过齐盐,他知道,当年太公望封于营丘,其地泻卤,人民寡少,于是齐太公便劝其女功纺织。极工匠技巧,通鱼盐之利。

    人可以不吃鱼,不穿齐国织造的衣帛,依靠单调的粟米、野菜,菽豆叶子为生,勉强补充蛋白质。寒冷时则披着粗糙的葛麻衣褐也能维持生命。但唯独有一样东西不能或缺。那就是盐。

    那后世看来寻常无比的白色结晶颗粒,却凝结着性命攸关,邦国兴旺!

    春秋之时,几乎每个邦国都将盐作为一种稀有资源来储存和使用,不亚于粮食和铜锡。

    《尚书.说命下》有云:若做和羹,尔雅盐梅。早在虞舜夏殷商时,人们已将盐同酸味、甜味放在一起调制食品,成为非常重要的调味品。因为它比较稀有的,平时在烹饪过程中是不会经常将食盐直接加入饭菜之中的,以免浪费。周人吃饭时先用rou或蔬菜混以食盐等调味品腌制做成酱。食rou时再以白rou配放置在铜豆中的酱食用。

    贵族都这样吝啬,何况庶民?后世的人很少会有类似的经历,这玩意长时间不吃,轻则浑身无力,重则周身浮肿。强迫小国寡民的民众走出世居里闾,去都邑市肆上交易的重要原因,很大程度就是为了买盐。盐贩子大概是中国大地上最早的商贾,夏商周的原始商路,很大程度上就是为了交易盐而开辟的。

    但盐的产地并不平均,其中以海滨齐国最多,有海就可以海水煮盐,被称为“海王”之国。齐国因此而富裕,仅有少量盐矿的鲁国也从那时候起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