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我为王_第255章 募兵制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55章 募兵制 (第4/6页)

弱残疾者外,所有成年男子都须接受军事训练,三季务农,一季讲武,每隔三年进行一次大蒐礼。遇到战事。要随时听从调发,充任徒卒。服役期根据战事的长短而定。野人氓隶一般没有当兵的资格,只能随军服杂役。”

    “平王东迁后。诸侯争霸,井田逐渐崩坏,每逢大战,都是数百乘、千乘的兵力,只靠士和国人完全不够。所以晋惠公作州兵,扩大兵役和军赋的来源,允许野人从军,其他各国也无不如此。于是渐渐变为国野消弭,兵农合一的县邑征兵制。一般是临时征发。打完仗就归家,一旦超过三个月的期限,兵卒心念农事,就会士气大跌了。”

    最后,张孟谈说道:“但子泰这种募兵制,在异国以钱财招募兵卒入伍,却是闻所未闻啊,倒是一种可行之法。”

    赵无恤闻言后却苦笑不已,这不是被逼无奈么。不然他又何必临时“发明”募兵制度。

    乐溷这只铁公鸡,要是赵无恤直接说要征召乐氏国人,或者将他们转化为自己的私属隶兵,他肯定是不干的。所以只能先行募兵之法。一方面可以用钱帛诱惑,增加入伍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可以忽悠过乐溷。等这些兵卒进了无恤的口袋,再慢慢消化。

    这时代普遍存在的征发制度。张孟谈已经详细说过了,但募兵制却是中国的头一遭。

    募兵是用金钱或其它物质条件招募的军队。是“赁市佣而战”的雇佣兵。募兵与主君的关系是钱帛与盟誓的关系,有钱粮则战,无钱粮则散。

    赵无恤听说过一种说法,凡是兵农合一,征兵制度完备的时代,如秦、西汉、唐初,那就是国力强劲战无不胜。可若是田制崩坏,只能靠募兵来补充的时代,如东汉、唐末、北宋,就会战斗力羸弱。

    这总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