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我为王_第306章 孔仲尼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06章 孔仲尼 (第2/6页)

及,鲁之常也”的幌子立他继位的原因吧,无他,就因为此人是一个很好的傀儡。

    就在鲁侯宋心里计较着今天这枯燥的接见什么时候才能结束。自己好回宫室里欣赏从齐国买来的歌舞美人时,却听到下面的赵无恤说了一句不在问对套路里的话。

    “下臣无恤,请观鲁国礼乐。”

    一直充当榆木傀儡的鲁侯听到赵无恤此言,稍稍迟疑后第一次露出了笑容:“赵氏从赵成子开始便是百年世卿。以知文为名,对礼乐的了解何等深刻,而且晋乃是霸主之国,诗三百和诸多乐曲都应该听过,卿为何要到鲁国来重学?”

    赵无恤说道:“小子虽然在晋国跟着师高学过礼乐。但却知道在诸侯之中,继承宗周礼乐最完整的还是鲁国,正所谓‘周礼尽在鲁矣’。如今既然成了鲁国的大夫,也要重新研习才行,这就是所谓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了。”

    于是鲁侯欣然允诺,因为自己的邦国被夸,使得他对赵无恤多了一层好感,当场让柳下季召来乐师,为无恤演奏了《豳风》《鲁颂》等诗篇。还有鲁国纤细美女的舞动伴奏。

    无恤自然也加以了正确的赞叹:“美哉!乐而不**,不愧是周公之乐,鲁侯之国。”

    其实,赵无恤这是在效仿五十年前访问鲁国的吴国公子季札。

    当年吴王寿梦和中原重新建立联系后,派遣公子季札出使诸夏,第一站就是鲁国。

    鲁人对于这个虽然穿戴上了高冠博带,但偶尔露出的皮肤上依然是墨黑色蟠龙纹身的“蛮夷之君”一开始是心存疑虑的。虽然吴人传说是太伯和仲雍的后裔,但已经弃在海滨,不与中夏交通数百年,还因其俗治其地。过上了抛弃礼乐,文身断发的日子。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