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我为王_第482章 战和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82章 战和 (第2/6页)

皆有死。然而民众对统治者不信任,那么国家就不能存在了。

    他认为,现在鲁国需要的不是兵甲,不是穷兵黩武,而是急需一个和平的环境,来处理自己内部的种种毛病。

    孔子的计划进行得还算顺利。通过大议礼,他为先君正了名,通过各种小细节的礼乐纠正,他将鲁侯一步步扶正。然而这只是表面上的,三桓依然控制着国中大部分的地域和民众、财富,而三桓内部,也滋生着公山不狃,侯犯等尾大不掉的家臣。

    此外,还有外来者赵无恤。

    这是一个对敌人如狼似虎。对治下民众却如同亲生父母般的卿子。孔子能感受出来,赵小司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豪言壮语里,包含着巨大的野心。

    鲁国的民众需要休养生息,鲁侯需要树立信义和威势,才能凌驾于三桓,以及越来越与曲阜离心的小司寇赵无恤之上。

    但这一切的前提,是和平。

    对齐和平之事情,孔子是很有发言权的。不知不觉间,差不多是一同崛起的他和赵无恤已经成了继鲁侯三桓之下权势最大的人。一切决策不经过他们参与,几乎不能达成。

    然而道不同不相为谋,旧秩序的维护者,和意在窃国的大盗之间,注定尿不到一个壶里去……

    所以孔子抬起头,对鲁侯和三桓表达了自己的意见:”常年的作战使得鲁国农田凋敝。民众疲乏,下臣觉得,齐国提出的请平,可以接受!“

    他心中泽默默念道:”子泰,我若是不能阻止你做出不臣之事。那就枉为你尊称我一声夫子了……“

    ……

    此事成了!

    在孔丘同意与齐国和平后,季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