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我为王_第122章 不同的路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22章 不同的路 (第4/5页)

夫子又曰:“吾不如老圃。”

    樊迟离开后,夫子对在场的子贡抱怨道:“小人哉,樊迟也!”

    他说:“上位者只要重视礼,民众就莫敢不敬;上位者只要重视义,老百姓就莫敢不服;上位的人只要重视信,民众就不敢不用真心实情来对待你。要是做到这样,四面八方的老百姓就会襁负其子而来投奔,哪里用得着自己去学种庄稼、学种菜圃?”

    夫子的意思,子贡明白。他开宗立派,收徒讲学,是为了培养出一批以成为rou食者作为目标,在上位而施礼乐,垂拱而治的士大夫,而不是教出一个只知道农稼和菜圃技术的下层老农。

    但赵氏君子却不一样,他对农稼极为重视,已经到了亲力亲为,动手指点改造农具的程度,而且计吏、农夫、百工、兵卒在其领邑的地位是比较高的。

    真的需要这样么?走出铸房后,子贡说出了自己的疑问。

    “君子对百工农稼之事,何必亲自过问,以礼乐教化民众,垂拱而治不就可以了?”

    赵无恤微微笑道:“子贡之问,我的数科老师计先生也曾问过,子贡可知道我是如何回答的?”

    子贡笼着宽袖微微行礼道:“不知,敢请君子相告。”

    他觉得这个问题很重要,关系到他在夫子处所受的教育,以及思考的方式。

    赵无恤回答道:“我曾闻,子贡的夫子极其推崇管夷吾与郑子产,可有此事?”

    子贡自然知道,他当年向夫子请教学问时,颇有些看不起管仲。他认为齐桓公杀公子纠,管仲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