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我为王_第353章 开源节流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53章 开源节流 (第5/6页)

,又是一笔大进账。”

    计侨摊手道:“诚然,若是没有这些进项,吾等恐怕连明岁春种都撑不到。不过就算如此。司寇也得替下臣考虑考虑,若是没有新的收入,三邑到了明年秋七月,就会府库匮乏,不能维持军备开支了!”

    这已经不是成乡时的小打小闹了,而是关系到三邑三万多人的吃穿用度,生死存亡!若是治理砸了也不会有下宫的赵鞅来庇护,来帮忙善后支援。

    可赵无恤既然敢大手大脚地花钱,自然是早已有了开源的主意。

    “无农不稳,无兵不安。无工不富,无商不活,无士不兴!士农工商,国之柱石也。缺一不可。虽然第一要务是鼓励农事复兴,但工与商却也不会拉下,这便是在秋至收税、赋、丘甲前维持开支的法子。计先生别忘了,从鲁城要来的工匠,加上从晋国、宋国陆续赶来的,以及此次大战收拢的。已经超过了五百人。”

    说到这里,计侨的心情才好了一点:“的确,彼辈数量众多,专精于百工之业,从此任何手工货物,吾等都能自给自足,不必仰求外人了!”

    自产自销,当是比从外边购买省钱,但赵无恤想的却更长远。

    甄和郓城地域宽广,田亩肥沃,而廪丘稍次,所以他想让这里专于匠作,打造成兖州地区的手工业中心!

    他开始向计侨描述心中的宏伟蓝图:“经过人手制作的东西,凝结入了新的价值,所以一般是比原料要贵的。这样,我负责想开源的主意,工匠坊的公输氏和百工将这些想法变为现实,子贡凭借侈靡之业打开的商路和人脉,把新货物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