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我为王_第480 金布律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80 金布律 (第4/9页)

例来……

    这世道,烧炭人冬天瑟瑟发抖,烧砖人只有破陋的屋子住,养蚕人也没有丝帛穿。那些滑腻腻犹如鼻涕的华贵服饰她们也穿不惯,也不敢私留,不然可会被家中的男子打得半死不可,穷人穷命,只有当皮肤接触到粗糙的麻布衣才能安下心来。

    麻布粗糙而厚重,却和蚕茧一样,是按斤两来卖的。

    薄如蝉翼,这个形容词来形容丝帛衣服足够了,轻轻几两便能做成数层帛衣。隔着两层还能看到胸口的黑痣。

    而粗麻却不同,光是一件。穿在身上都会感受到拉扯你下坠的重量,按照《金布律》里的兑换。则是一斤值两枚大钱。

    养蚕女们掰着指头算了半天,才算出来自己十斤粗麻够做一件御寒的褐衣,也就是需要大钱二十。她们不由得叹息了一声,桑树是属于织造坊的,自家这几个月的所得交了茧税后,换来的不过是一家人的一季夏服而已,剩余的钱,不知道够买多少粟米吃?

    她们居住在城邑郊外,专事蚕桑而无力田。所以还必须去邑内外的市集上换取粮食……

    ……

    从一月份被赵无恤聘为“劝农吏”开始,樊须便开始在西鲁大地上不断地行走,他走在田埂上,阡陌间,荒废的农屋外,新开垦的盐碱地里……

    像后稷那样,为农稷之官,亲自带着农人播百谷,劝耕桑。以足万民衣食,这就是樊须的理想。这就是樊须喜欢的“礼乐”,非周公孔子那般居庙堂之高,非老子一样避江湖之远。而是扎根于乡土里闾间。

    他也在不停地学习各种新颖的耕作方法,比如代田法,比如牛耕。赵小司寇的怂恿一直在他心头热切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