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16章 公输 (第3/6页)
产品,或是兵器,或是工具,或是农具。正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也是带动整个匠作坊,乃至于农业运行的基石。 对于冶炼技术的改进,赵无恤前世一个门外汉没也什么好的思路,他只能给工匠们提供一些不知是非的建议参考。 目前能大刀阔斧变革的,主要还是农具的形制。计侨等人来鲁国西鄙时,也把画在简牍上的农具式样带来了,照葫芦画瓢即可。在锄头、犁将古旧的耒、耜取代后,农业效率会提高不少,但需要的金属也成倍增加。 所以,攻金之匠们也面临着瓶颈,那就是原料和燃料的缺乏。 公输克忧心忡忡地说道:“甄、廪丘不产铜锡,而烧炉的柴木也不够,如今攻金之匠们只能修补少量兵刃,不足大量铸造新器……” 这就是从太行山来到河济平原后的麻烦所在了,比起自然资源丰富的晋国,这儿多半是一望无际的农田,土地之下缺少金、锡等有色金属。 “木材的话,暂且从青山砍伐,或者越境去濮水以南的历山一带,此外我记得郓城有不少石涅,大野泽边也有许多林木。” 如此一来,赵无恤对郓城这块宝地的需求就更加迫切了。 “至于铜锡方面,目前别无他法,只能通过陶邑的子贡,从吴、楚购置一些。” 春秋时虽然北方青铜文明鼎盛,但产铜地点却集中在南方,只有晋国、秦国的中条山、霍山、崤函,以及鲜虞北燕等地有少数出产。至于齐鲁,一直是很匮乏的。 当年周昭王、宣王伐荆楚、伐南淮夷,目的也是为了打通铜路,掠夺这种战略资源铸造兵器和礼器。到了春秋时,《诗.鲁颂》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