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我为王_第377章 夷夏之辩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77章 夷夏之辩 (第5/6页)

申戎、隗姓戎通婚过无数次的嬴秦和老赵家祖祖辈辈,还有赵无恤这具身体就得先自挂东南枝喽……

    “只要吴国奉行延陵季子的教化,想必不出几代人,一定能成为冠带之国,得到诸夏认同,子游是南国君子,承继季子之志,当勉之!”

    赵无恤这么说是有依据的,现在的吴越蛮夷之地,千年后的江南水乡。恰恰成了华夏文化最浓厚的地方……

    凝聚,融合,在这个时代,文化的向心力必须始终保持在华夏这一边。周边的四裔。只要是适合农耕文明的地方,就必须接受这一融合,否则就会像曾经兴盛一时的莱夷、赤狄、长狄一样灭绝!

    从种族到文化!留不下半丝痕迹!

    蒙昧洪荒的上古已经过去了,在这个华夏骄傲而昂扬的时代,但闻用夏变夷者,未闻变于夷者也!

    言偃沉思半响后叹服不已。赵无恤的华夷观在这个时代虽然不算别开生面,但还是在他脑中扎了根。

    他登船后对屈无忌说道:“小子北上时和季子说起过,要寻一位名师学习,如今已经找到了。”

    “是谁人?”

    “自然是赵氏大夫,我想他不仅能教给我华夷之别的大道理,还能教给我如何治理,如何教化子民的真本领!”

    言偃决定了,在跟随使节团完成君命后,他要申请留在赵无恤的领地,或为属吏,或为家臣。至于孔子和少正卯两位“贤达闻人”,就这么被言偃列到了第二第三志愿。

    对言偃的这个决定,赵无恤和屈无忌自然是求之不得,邢敖将去吴国,而言偃这个对吴国知根知底,还心慕华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