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95章 尼父之丘(下) (第5/6页)
、言语、四科。” “德行方面突出的: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擅长处理政事的:冉有,季路。能言善辩的是宰我。子贡。此外还有不少文章博学的弟子。” 无恤好奇地问道:“敢问入室弟子有几人?” “孔子曾曰: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子路虽然是孔子最亲近的学生,却仍未入室,子贡亦然。如今入室的,唯独颜回一人而已!” 如果说在籍弟子是普通教育,登堂弟子是精英教育,那么入室弟子,应该是能与孔子相知之人方能得到这一荣誉罢…… 颜渊、季路是赵无恤前世就听说过的,冉求的名字则在中学时一篇课文里出现过。其他几人也零星听子贡谈及。 他暗暗想道,德行出众的可以作为供奉在朝堂的吉祥物。作为万民效仿的楷模,擅长处理政务的能够治理城邑地方。能言善辩的做外交行人。和后世的有些不一样,指的是熟悉礼乐和古代文献,官方要搞各种典礼,离不了这方面的知识,国君制定政策要找历史依据,也离不了这方面的知识…… 子贡和子服何的能耐,赵无恤都见识过,两人算得上是一国之才,子贡再经过几年的成长历练,或许能成为和张孟谈一样的王霸之才!想来孔门诸子能将名字铭刻在历史上,并能得到这两人认可,能力并不会差。 所以孔子有这么一批学生辅佐,要是连一个千室之邑都治理不好,那就真是浪得虚名了。 虽然孔子传播私学的初衷应该是以将平民培养成为“士”为目的贵族养成学校,不过纵观孔子的前半生,赵无恤隐约觉得他的博名、养望、悄无声息地收徒培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