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62章 大礼议 (第2/6页)
陵墓与先君的陵墓圈连到一起,以正其名分!” 在关于孔子的事情上。赵无恤不好让冉求、公西赤等人知晓,一般就与张孟谈或阚止商议了。 说起阚止,这半年来他一般跟在赵无恤身边做参赞之事,时不时能提出一条精妙的建议来。无恤也觉得。能在鲁国发现此人真是捡了大便宜,他头脑聪明,对政治十分敏感,而且胆子极大。 这个少年唯一的缺点,就是有些张扬过度。口直心快,和张孟谈的低调对比鲜明。但在对于鲁国的了解上,他这个土生土长的土著却又比张孟谈见解独到几分,若能再历练一番,或许能成为不错的谋士、宰臣,可以成为“一国之才”,只比张孟谈和子贡这种“王霸之才”差了点。 若是赵无恤知道,在原本的历史上,这个少年后来能成为齐国的国相,还可以和陈恒(田常)斗法。差点让陈氏代齐的事业泡汤,也就不会再对他的才干感到奇怪了。 所以,仅仅通过封凛传回来的信息,加上从宰予处得到的一些孔门小道消息,聪慧的阚止竟一眼看穿了孔子这段时间所作所为的内涵。 他说道:“司寇,这实质上是国君和小宗伯想通过议礼之争,打击三桓的气焰,确立和恢复尊君统治,为强君权做准备啊……” 阚止随即打住了话,看了无恤一眼道:“原来司寇所说的搅局的人来了是这意思。孔子的这次上书恐怕是鲁侯的授意,正好踩到了季氏的痛脚,改先父之政相当于承认季氏当年的过失,这是大忌。大司徒一定会极力反对。但孟氏为了打击季氏,一定会大加赞成,叔孙则不知其向背…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