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九十七章:人才济济 (第3/4页)
被人轻视,也就满足,更不敢妄议这些。 唯一敢评价这件事的,就是所谓的名流和高士,这些人影响力极大,他们反对武则天,反对武三思,于是乎,李敬业一反,立即有高士名流骆宾王跳将出来,一篇《讨武檄文》放出来,顿时引起天下震动。 固然李敬业讨武失败,可是这篇檄文,却足以流传千古,就算不流传千古,可是在这个时代,却也足以引来更多人对武则天的反抗。 武则天用最原始的暴力弹压住了这些声音,可是这些声音的主人们依旧是蠢蠢欲动,即便武则天任用酷吏,用一次次的杀戮来威慑,可是这样的声音从未间断,武则天要立武三思,官员们上书反对,豪杰们寻觅机会刺杀,人心浮动,这些……都是名流高士的影响,他们有评价天子好坏的权利,是非功过,都掌握在他们的手里。 所以杨炯特意的将名流和高士这几个字咬的很重,他这是告诉秦少游,殿下的名望是好是坏,在关东有何影响,就离不开这些人,所以这些人是绝对需要拉拢的,不但要拉拢,还需要善待。 至于经济、军政之才,这就更不必说了,三国时期,为何会出现九品中正制,这不是因为魏国的天子非要制造出不公,而是他必须拉拢住士族,只有如此,这些人才肯为自己效力,于是乎,他便利用这个制度,给予当时垄断了所有知识和人才的士族一种实际上的贵族特权,神策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