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千零七节 小麦的推广问题 (第8/8页)
唐代,曲辕犁出现并且普及,同时水车技术进入千家万户。 技术带动了生产力的进步,从而淘汰了粟米。 想想也对,对于百姓来说,填饱肚子,比什么都重要! 也只有闲的蛋疼的地主贵族士大夫,才会去思考‘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这种高大上的问题。 对百姓来说,有的吃就不错了! 倘若刘彻没记错,他前世在河间国,甚至见过有百姓将大豆与野菜一起煮着吃,只为果腹。 更何况,如今小麦在研磨了后,口感和营养是比粟米好的。 百姓就更没有理由拒绝小麦了。 那,制约小麦推广的障碍,就只剩下一个了。 那就是小麦的种植,本身比粟米高级。 粟米耐旱耐涝,只要播种下去,基本上就不用管了。 但小麦不行,从播种到收获,农民必须时刻关注自己的土地情况。 浇水、翻地、整饬、捉虫、除草,全都要做。 而且,小麦需要深耕施肥,还需要精耕细作。 而这些,都不是那些只有一个或者两个壮劳力的普通家庭能承担得起的任务。 它需要更多的投入和更多的人力。 百姓是现实的。 当一个事情超越他们的能力的时候,他们自然不会去做。 同时,百姓也是聪明的。 当某事有利可图,而自己又有条件那样去做的时候,他们自然会用脚投票! 于是,刘彻知道,是时候调整大汉帝国的农业政策了。(未完待续。)要离刺荆轲的我要做皇帝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