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七百一十七节 无题 (第3/4页)
说什么‘先太妃(粟氏)诞陛下及淮南(刘荣)、江都(刘阏)有功社稷,宜当追封为太后,以太后之制。起陵邑,以合汉家祖制’。 说真的。他们也没嚷嚷错。 讲道理的话,粟氏确实可以追封为太后。 但问题是。现在薄太后还活着呢! 追封了粟氏,你让薄太后如何自处? 没看到太宗的生母,故太皇太后薄氏薨后,只能去南陵,跟太祖高皇帝隔河相望? 而且,便宜老妈死的不明不白。 她要是追封为太后,那这史书就要问了“孝皇帝粟太后死因到底是什么啊?” 然后皇帝老爹恐怕要被后人非议一千年。 作为儿子跟继承人,刘彻这个皇帝恐怕也好不到哪里去。 还有个关键问题是粟氏跟薄氏,到底谁去阳陵与先帝作伴啊? 这些问题,哪一个是好对付的? 所以,刘彻索性也就丢到一边了,懒得去搭理这些家伙了。 反正,他们也就是跳一跳,等跳够了,发现皇帝没有搭理,也就会自动消停。 但刘彻不搭理,不代表东宫不搭理啊。 东宫的薄太后是个要面子,同时性格柔弱,很顾忌舆论的人。 听说了这些议论后,就跟刘彻提出,想要迁出东宫,去阳陵守着先帝陵墓的意思。 这怎么能行? 传出去,刘彻马上就要被人按上一个‘忘恩负义’‘刻薄寡恩’的名头。 更何况,薄太后在东宫,多少能制衡窦氏,也能在朝堂上让窦氏外戚安分一些。 不然窦太后不处罚,还有个薄太后能关他们小黑屋。 所以,刘彻费了好大力气,才安抚下薄太后。 假如这个事情,只是让刘彻心里不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