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508章 控制天象 (第2/4页)
00多公里的地标最大干旱区,其中包括撒哈拉沙漠、阿拉伯半岛和伊朗高原。 这一跨度,与从霓虹最北端到印度最南端的距离相当。 虽然两者都在北半球副高带,但两者完全不同。 这片从东亚延伸到南亚的弧形地带虽然也被北纬30度拦腰穿过,却是一片植被茂盛、降水丰沛的绿色,并养育了一半以上的人类。 这一片弧形地带,就是亚洲季风带。 正是季风的力量,扭转了行星风带的力量。 所谓季风,自然和四季变换有着密切的关联。 前面讲过,赤道辐合带与副高之间的环流形成了降水区和干旱区。 但赤道复合袋未必就呆在赤道,在不同季节是会变的。 每年夏季,太阳直射点都会从赤道向北移动到北回归线附近, 与此同时,全球气压带和风带也跟着北移。 当赤道辐合带向北推进的时候,东南信风带也跟着越过赤道, 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偏转为西南季风,同时裹挟着来自印度洋和南海的丰沛水汽,将印度半岛与中南半岛的旱季转化为雨季。 如果仅仅是这样,还远远不能形成巨大的亚洲季风区。 如果我们看全世界主要季风区分布,会发现亚洲东南这一片格外大,而且向北一直延伸到关外HLJ地区,纬度上已经远远超出北回归线。 这背后的关键因素就是岳镇山脚下的雪域高原。 在夏季,高耸的青藏高原比平原地区接收了更多的太阳辐射,地表温度升高,形成了强烈的海陆热力差,同时大气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