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533章 残酷现实 (第3/4页)
富农和中农生活。 这种复杂的依附关系是客观存在。 另外,乡村社会还有其他关系,比如宗族祠堂,乡村议事。 这些人际关系,都是建立在经济依附关系之上,而延伸出来的社会关系。 现在有人把这种关系批判为封建社会。 实际上,这种社会关系并不是欧洲黑暗中世纪的封建社会。 这种社会制度,是在大统一之下的,小农村制度的内部关系。 神州乡土的崩溃,正是应为农村内部关系的颠覆,这才使得整個乡村发生了改变。 随着西方的入侵,占据大量资源的地主阶层,开始转变为工厂主。 地主进入城镇,地主转化为工商业从业者。 他们的目的不在是粮食,而是现金。 当农村的地主,到城镇去发展城镇商业,发展城镇的店铺、作坊等等。 由此在进一步,就是整个社会进入现代工商业,这是现代化的变迁过程。 实际上,地主的收益主要来源改变为工商业之后。 原本的乡下,就成了地主的剥削对象。 地主和普通农民的关系,由交易关系,变为剥削关系。 关系转变之后,农民春天种地之前,先得交地租。 农民要等到秋收之后才有粮食卖钱,现在没有现金,于是只好去借钱。 借钱就金融资本,普通农民没有抵押物品,就只能借高利贷。 比如青苗贷,所谓青苗贷,就是拿刚刚种的地作为抵押,拿这个贷款。 贷十块钱,农民只能拿到五块,另外五块钱是利息。 这就是金融资本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