谍战大后方_第511章: 埋骨何须桑梓地(8)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511章: 埋骨何须桑梓地(8) (第2/5页)

的悲叹。

    一首是《虞美人》,写于被俘后,寄托亡国之痛,今昔之悲,上片云:“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李煜也是见景起兴,思念故国,与赵佶《在北题壁》内容景物不同;中心意思完全一样。

    宋徽宗是著名的书画家,诗词也写得不错,可惜他治国的本领远远比不上他文学艺术的素养;在位时任用jianian邪坐失江山。

    《在北题壁》这首诗写得低沉凄迷,令人感动,但他的处境实在是咎由自取。

    无独有偶,大约过了一百五十年左右,南宋恭帝赵显也步了徽宗之后尘。

    赵显被元人俘到大都也作了一首诗怀念故国,悲伤凄黯:

    寄语林和靖,

    梅花几度开?

    黄金台下客,

    应是不归来。

    遗憾的是恭帝赵显被元人赐死,可能就是因为他写诗的缘故身陷文字狱中不能自拔!

    宋徽宗没有被金人赐死,可他生不如死。

    其实在历史长河中权衡宋徽宗赵佶,还是很有作为的一个皇帝。

    徽宗本人是诗人、画家、书家,廋金体书法至今无人比右;《芙蓉锦鸡图》在拍卖会上拍出天价,能买下一个国家的领土。

    宋徽宗在任内尽管有不少败绩,但社会经济却是北宋时期最鼎盛的一朝;民主风气也开了历史先河,比起后来的元明清三朝;徽宗皇帝吧不啻一代明君。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